國家林草局西北院,扎根大西北65年,比偉大的“西遷精神”起步還早一年!

國家林草局西北院,扎根大西北65年,比偉大的“西遷精神”起步還早一年!

640.webp.jpg

擔當尖兵使命 勇做生態衛士
——國家林草局西北調查規劃設計院成立65周年紀實

作者:吳兆喆  王孝康  趙彬汀


祖國西北遼闊的土地上,雪山,江河,草原,大漠,多姿多彩的西部風情,誰更濃郁,誰更迷人,誰更壯麗?

  在這里,還有一群人,他們知山知水,他們樂草樂木,他們秉持“把國土繪成丹青”的宏愿,用心血和汗水,砥礪前行65年,調查監測大西北自然資源,規劃設計大西北生態藍圖,為頂層決策提供智力支撐。

  這群人,同樣是祖國西部驚艷的風景!這群人有一個共同的家——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西北調查規劃設計院(以下簡稱西北院)。

  西北院為我國林草事業發展和區域生態建設作出了開拓性、奠基性的重大貢獻,在我國林草調查監測規劃設計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是業界和學界給予他們的肯定,也是他們65年來始終求真務實、敢為人先贏得的贊譽,更體現了他們主動融入國家戰略、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當好生態建設尖兵和先行者的責任與擔當。

1605943048126513.png

國家林草局西北院赴貴州獨山縣紫林山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創新驅動 與時代同頻共振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在每一個歷史關鍵時期,西北院都能準確把握時代脈搏,發揮技術優勢,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永續發展大局,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我國西北地區區位重要,在全國乃至全球生態平衡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西北地區的生態建設事關生態文明建設千年大計。

  1955年12月30日,原林業部調查設計局森林經理第五大隊正式組建,奠定了西北院的發展之基。從20世紀50年代起步,學習和采用蘇聯森林調查技術體系;到80年代適應當時《森林法》實施后全國林業調查設計工作新形勢,改名為林業部西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到90年代因業務職能的拓寬、負責區域的擴展,由縣團級事業單位升為司局級事業單位;再到21世紀步入以計算機衛星遙感應用技術為重點的森林資源動態監測新階段,西北院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與時代同頻共振。

  三北防護林工程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啟動實施的第一項林業重點工程,承擔著維護我國半壁江山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西北院的先行者們,不畏雨雪,不懼風沙,完成了沿長城長達數百公里的防護林帶設計。這一設計,改寫了西北古長城的保護方式,為三北防護林工程奠定了堅實根基。1996年,中國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戰略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進入21世紀,西北院承擔的清查范圍從過去的西北重點林區擴大到整個西北地區,清查內容從曾經單一的木材資源監測向多資源多功能監測轉變,清查手段從傳統測算方式到遙感技術,再到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技術、數據庫和模型技術等先進技術全面應用,形成了科學的清查體系,為頂層設計提供了翔實的數據。

  西北院率先開展并完成了全國荒漠化普查和沙化土地普查工作,先后對1800個縣區進行調查監測,建立了全國沙化和荒漠化本底數據庫,為治理沙化土地和改善荒漠生態系統提供了科學依據。國家西北荒漠化沙化監測與培訓中心因此落戶西北院,也將為黃河流域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西北院堅持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2019年設立了20個院級創新課題,部分課題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構建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系統——守望林草云平臺,獲得2019年首屆全國生態大數據創新應用大賽優秀獎;2020年印發了《西北院科技創新發展綱要》,設立自主創新項目16個,全部被列入國家林草局自主研發計劃項目清單;自主研發的林業巡檢遠程操控無人機系統、無人機巡檢林業火情預警系統等10個軟件已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籌建的西北生態大數據中心,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開展的黃河流域林草資源及生態狀況監測、黃河流域生態用水與林草植被格局優化配置等重大課題研究,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礎理論支撐。

  西北院院長李譚寶表示,西北院承擔著山西、重慶、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8個省級單位331.51萬平方公里國土上的森林、草原、荒漠、濕地四大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監測職能,參與并見證了監測區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的歷史進程。作為扎根西北地區65年的一支國家級監測隊伍,當好生態衛士,就是要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發揮技術優勢,當好國家政策的宣傳員、資源監測的瞭望員、生態保護的守護員、技術支撐的服務員、生態建設的戰斗員,為系統推進西北地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提供科技支撐,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作出應有貢獻。

640 (1).png

國家林草局西北院與西安理工大學、西北大學共建的“旱區生態水文與災害防治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

640 (2).png

國家林草局西北院圍繞林草行業資源監督管理與監測評價的現實需求,開發了綜合服務平臺——守望林草云平臺。

合作共贏 繪美麗西北藍圖

西北院正確理解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的使命任務,與相關單位深化合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

  黃河流經9?。▍^),西北院的業務范圍涵蓋青海、甘肅、寧夏、陜西、山西5?。▍^)。我國八大沙漠,西北院的業務范圍涵蓋塔克拉瑪干、古爾班通古特、庫姆達格、柴達木四大沙漠。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是國家林草局西北院干部職工踐行初心使命的實際行動。

  西北院65年發展,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貫穿始終,一脈相承。

  1985年,與相關?。▍^)林業部門協作完成黃河流域林業規劃匯總;1994年,協作完成黃河流域森林資源統計分析報告;2003年,協作完成黃河中上游天然林保護工程區域森林資源統計分析……1991年,率先在全國提出開展全國沙漠化土地普查與監測的建議;1992年,林業部確定其為我國沙漠、沙漠化和風沙化土地監測工作主辦單位;2004年,與陜西省林業部門協作完成陜西沙化土地分布圖、荒漠化土地分布圖……

  2019年以來,西北院繼續總結經驗成果,以合作共贏新理念全面推進與相關單位的合作。

  與航天科工一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加速空間信息應用技術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發展,共同推動我國林業信息化建設和智慧林業產業發展;將共同深化衛星遙感和天基物聯網等技術在林業場景下的創新應用,通過衛星“通、導、遙”融合應用破解森林資源動態監測、森林防火與病蟲害防治等難題;共建多區域智慧林業樣板工程,共同探索由“采購集成系統”向“采購云化服務”轉變的新商業模式。

  與青海省林草局協作,深化保護與發展命題研究,在全國率先啟動自然保護地調查評估工作,為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建設提供技術保障,為全國提供了可借鑒、可推廣的建設經驗與模式。2020年2月24日、25日,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欄目播出紀錄片《青海自然保護地探索實踐》,聚焦西北院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青海實踐,記錄西北院克服困難、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為全面調查和規劃青海省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進行艱苦的努力探索,繼而指導或完成了新疆、陜西、山東青島等地的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

  與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共同承擔并編制完成了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資源本底補充調查技術方案,全面查清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資源家底,構建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資源本底數據庫,為統籌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協調系統保護和綜合治理、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資源開發管控和有序退出關系,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礎。

  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草局合作,開展林草生態扶貧績效評估,通過客觀評價林草業在脫貧攻堅中的獨特作用,探索生態扶貧林草惠民的成功模式,科學總結成績和經驗,全面分析問題和困難,研究改進思路和方法,為西北地區實現脫貧攻堅和生態建設雙贏目標提供決策依據,為鞏固脫貧成果和促進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彰顯了規劃設計部門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的責任擔當。

  2020年,西北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根據國家林草局的統一部署,匯聚多方專家成立技術工作組,發揮林草生態資源調查監測優勢,以遙感、模型和大數據技術為支撐,綜合利用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沙化調查等多項監測成果,充分挖掘數據潛力,及時撰寫《黃河流域林草生態資源狀況監測報告》,并以此為基礎,編制統籌高效率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為一體的《黃河流域林草生態資源監測方案》,為推進實施黃河流域年度監測奠定技術基礎。

  近年來,西北院精準對接相關省(區)需求,與各級林草部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60余份,年均開展各類規劃編制、咨詢服務400余項,為完善地方生態保護制度體系建設,提升生態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科學決策服務。

  其中,與陜西省林草局合作完成的《陜西林業產業對農民收入影響調查報告》,是我國首次以省為單位開展的全類型林業產業調查,首次建立了以省為單位的林業產業數據庫,首次較清晰測算出以省為單位的林業產業對農民收入貢獻值,首次完整出版以省為單位的林業產業分布圖集,首次以省、地級市為單位對林業產業全類型的特點、經驗、問題、發展方向進行剖析,為陜西調整林業產業發展思路,林業產業發展找空間、找方法、找路子,林業產業的后續發展及扶貧攻堅作出了重要貢獻。

640 (3).png

國家林草局西北院舉辦第26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主題紀念活動。

640.webp (1).jpg

西北院與貴州省獨山縣紫林山村開展支部共建活動

人才強院 蓄發展內生動力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西北院通過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人才資源總量穩步增長、素質明顯增強,為我國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撐。

  西北院65年的成績主要源于一代代人才的努力奮斗。65年來,西北院始終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與時俱進深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積極打造“人才高地”,蓄積了長遠發展的內生動力。

  西北院成立初期,為強化和充實技術力量,本著“增加技術骨干,嚴格控制非生產人員的增加”的精神,引進一批長期在林業戰線工作且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專業技術人才。

  近年來,西北院針對人才培養、人才共享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瓶頸問題,先后制定了科技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人才培養年度計劃,出臺了《西北院科技創新發展綱要》《激勵科技創新人才實施辦法》,構建了人才培養使用和激勵新機制。

  以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專業委員會等創新平臺和學術團體為依托,廣泛開展學術交流和技術研究,拓寬交流渠道、帶動人才培養。選派年輕技術骨干參與重大項目和高新技術研發、參加院外培訓和學術交流,推動人才成長進步。目前,已有4名職工入選國家林草局百千萬人才工程省部級人選,近3年來共有30余人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

  林草事業發展推進到哪里,國家林草局西北院的人才工作就跟進到哪里。

  組織掛職援派干部,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機關以及新疆、青海、貴州等地掛職鍛煉。采取以工代培模式,分期為新疆、陜西、青海等地基層林草部門培育專業人才,助力提升地方林草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建立新型選人用人制度,規范人才引進、職稱評聘等工作,完善人才培養、激勵機制,營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氛圍,一大批年輕干部人才脫穎而出。

  2019年,西北院采取舉辦培訓會、視頻會議、專題會議等形式,對西北監測區各?。▍^、市)林草主管部門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系統培訓,主要講解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規程、政策要求和操作細則辦法。

  2020年,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國家林草局西北院分別在山西、青海再次舉辦了西北監測區技術培訓視頻會議,并安排院內專家赴現地對監測區7個?。▍^、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技術人員進行了培訓和技術指導。

  如今,“想干”的人分擔項目,“能干”的人攻克難題……國家林草局西北院人才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科研能力和技術水平從跟跑向并跑、領跑轉變,創新成果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全院成果一次性交付合格率100%,成果一次性交付優良率95%以上,用戶滿意率100%。一大批具有敬業、奉獻、創新精神的技術人員成長為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干,先后有10人享受國務院專家特貼,榮獲國家或地方勘察設計大師、創新標兵等稱號。

640.webp (2).jpg

西北院無人機大隊

思想引領 明方向強基鑄魂

黨的建設是推動新時代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國家林草局西北院堅持“服務、保障、凝聚”的黨建工作定位,強化思想引領力和行動執行力,推進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推動全院高質量發展。

  從1955年成立林業部調查設計局森林經理第五大隊黨支部,到1984年選舉產生第一屆院黨委,再到2018年新一屆黨委履新,西北院始終堅持推動黨建和業務工作“雙提升”。尤其是2018年以來,西北院以服務、保障、凝聚為黨建工作定位,即服務國家林草局、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本院中心任務,做好業務保障、思想保障、紀律保障,統一思想、凝聚人心,不斷完善黨建目標與生產業務目標相統一,按照“工作延伸到哪里,黨建工作就開展到哪里”的思路,跟進業務開展相繼組建了重慶臨時黨支部、青海自然保護地項目組臨時支部、黃河流域監測臨時黨支部、青海湖流域本底調查黨小組、呂梁項目黨小組等,有力地促進了業務發展。

  青海自然保護地項目組臨時黨支部曾被國家林草局選定為當年的黨建工作典型。2019年6月,國家林草局和青海省政府共同啟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建設,西北院擔綱規劃設計等相關工作,西北院青海自然保護地項目組也同步成立了臨時黨支部,讓黨旗在外業一線高高飄揚。

  三江源地處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氣候惡劣、地形復雜。在這里開展野外調查工作,極具艱苦性、危險性和挑戰性。然而,項目組的全體黨員始終堅守崗位,講政治、講黨性、講奉獻,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硬是把項目組打造成了敢打敢拼、團結互助、充滿活力的優秀團隊。

  時任青海省省長劉寧對項目組高度贊譽:大美青海情,最美的是人,你們每一個人,都是大美青海情的生動體現。你們用自己的愛、自己的情以及辛勤的勞動,為撒播國家公園希望的種子作出了貢獻,必將更好地推動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建設。

  西北院黨委書記許輝通過“支部建在連上”的時代價值,闡述了西北院黨建工作“有為有位”的秘訣。他說,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政治是統帥、是靈魂,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西北院黨建的根本舉措就是在思想上提高引領力,在行動上夯實執行力,以黨建引領文化,以文化凝聚人心,確保黨的意志和主張貫徹文化建設全過程各方面。同時,以文化建設推動干部職工的全面發展,提高干部職工的綜合素質,把引領業務發展、提振業務發展、服務業務發展作為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業務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許輝表示,陜西是中華文明、中國革命、中華地理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秦嶺和合南北,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西北院扎根陜西、扎根西北,要把陜西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與西北院的文化建設相融合,下大力氣利用各種渠道和資源,挖掘提煉并培育形成具有地域特點和自身亮點的西北院文化產品。

  根據部署,西北院要以建院65周年為契機,重編《西北院發展史》,編制《西北院文化建設規劃綱要(2020-2025)》??偨Y凝練西北院精神、西北院價值、西北院力量、西北院貢獻,確定文化體系內容。

  西北院人期待至“十四五”規劃末期,全院形成對共同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的高度認同,形成具有自身文化特點的西北院精神,職工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西北院文化成為職工的共同遵守和自覺行動;至2035年建院80周年時,干部職工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文明程度顯著提升,西北院文化成為西北院的獨特標識和亮麗名片,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廣泛深入人心;至2050年建院90周年時,西北院文化成為行業的著名品牌,業務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位居同行業前列,完全建成國家一流強院。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李譚寶表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作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力軍,西北院將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實擔負起加強生態保護、推進綠色發展的政治責任,堅定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衷心擁護者、傳播者,建設美麗中國的忠誠推動者、踐行者,林業草原事業建設發展的忠實參與者、引領者。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實干精神,發揮技術優勢,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永續發展大局。繼續保持和增強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力,擔當尖兵使命,當好生態衛士,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作出應有貢獻。


国产精一级特级毛片